文/通讯员 刘容华
今年13岁的姚顺奎家住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三社,现在南江县公山镇石矿小学读六年级。2010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因悲伤劳累患上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于2010年5月住进了南江民康医院,从此他成了一名“事实孤儿”。
2015年9月,姚顺奎进入南江县公山镇石矿小学读书,没有父母的关爱让他变得非常自卑,沉默寡言、不爱交流。每当放学,看到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来了,他都远远地望着,在角落里流泪。细心的班主任张娟老师向学校领导反映了他的情况,学校关工小组立即组织老师家访,进行心理疏导。
在下乡调研途中,南江县关工委主任董博得知姚顺奎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县关工委办公室干部到学校开展慰问,送去崭新的衣服和精美的文具,这些关爱物资让孩子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至此之后,县关工委制定“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每一年的“六一”和春节都深入学校或家庭,与姚顺奎共度节日,送上节日礼物或慰问。还组织干部自掏腰包,带着衣服和文具到学校开展爱心传递“大手拉小手”帮扶帮教活动,特别关心这个特殊的小朋友。他们还联系县民政局根据程序申报,让孩子每月申领到900元的补助金,让他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县关工委及时给孩子送去了口罩、消毒物资,上门普及防疫知识,并殷殷叮嘱孩子注意防护安全,给他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回忆往昔,姚顺奎说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22年春节前夕,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杜纯裕叔叔像往常一样来看他,临走的时候塞给了他1000元钱,并告诉他:“孩子,要好好学习,不忘初心,努力做一个对国家、人民、社会有用的人!”那时候在他心里就默默种下了一颗种子,决心勤勉学习,努力成长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将来让更多的孩子能学有所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姚顺奎现在学习非常认真,成绩有很大的进步,特别热衷于文化艺术表演,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以前那个沉默寡言的小朋友简直判若两人,非常感谢县关工委和热心人士的关怀,能让这个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同一蓝天下共享阳光的温暖。”提及孩子的近况,张娟老师非常激动。
现在的姚顺奎眼中充满着阳光,在学校里是一名光荣的护旗队员,每天都跟随着老师的口号,认真踏实地训练每一个动作,他说:“我不觉得训练很苦、很累,因为我乐在其中,觉得很光荣。每天迎着朝阳,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仿佛自己正是守卫祖国疆土的战士,为祖国的繁荣而骄傲!”
提及如今的生活,姚顺奎特别感谢在他成长的路上带来温暖和希望的爱心人士:“因为有您们,我不再孤单,因为有您们,我健康成长!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您们,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努力!”
为及时掌握情况并帮扶像姚顺奎一般的困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南江县关工委还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建起“童伴之家”“爱心妈妈”等阵地,通过志愿者爱心陪伴、心理疏导、兴趣培养和关心关爱,让更多困境青少年感受外界的温暖,生活充满阳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