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柏杨小学 陈晓波
陈晓波,四川省教育学会阅读分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小语教学专委会会员,乐山市柏杨小学副校长,乐山市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乐山市小语青年成长团导师。获2021年“乐山市骨干教师”称号。追求为生命生长而教的教学样态,信仰共读共生长。
“这孩子,吃饭太慢!”“这孩子,拼音居然反着写。”“这孩子,每次收拾书包总是最慢的一个。”小醇(化名)的妈妈来接孩子时又是一通抱怨,一脸无奈。但想到这个孩子,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下课后老爱围着我转的小可爱:“晓波老师,我跟你说,我弟弟太调皮了”“晓波老师,我背一首古诗给你听”……进入一年级已经大半个学期了,这孩子确实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如果耐心引导,会有越来越好。但是,感受着他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所传递的焦虑,我有一些担心——焦虑会放大坏习惯。我得和小醇妈妈沟通、积极行动,合力改变。
从何入手?我寻找切入点。对,就从共读开始。“小醇妈妈,孩子做事是有点拖沓。我们不纠结这个毛病,换个关注点,如何?”“晓波老师,请您指教。”“我们从共读开始,学校里,我会给他和孩子们读。在家里,你尝试坚持给他读,或者让他自己读。”
在家里,小醇妈妈很给力,一本又一本,坚持着,虽然时不时会和小醇打打心理战。二年级的一次家访,我看见他家的客厅就是书吧——三面墙都是书柜,摆满孩子的书,大人的书。真好!
学校里,午间休息或者一些碎片时间,我给孩子们读。《猜猜我有多爱你》《青蛙和蟾蜍》《月光下的肚肚狼》,一本接一本。我特别注意小醇,针对他下课爱黏人的“毛病”,就问这问那:“你身边有青蛙和蟾蜍这样的好朋友吗?你最近读了哪本有意思的书呀?加油积攒十张彩虹卡换你喜欢的那一本哦”……
过了一阵子,“晓波老师,我有十张彩虹卡啦,我要换书,我要换那本《哇哦,有雷雨》”。因着阅读,小醇的眼里满是光芒。小醇身上那些所谓的坏毛病渐渐消失。
巩固成果,继续优化。一次,我跟小醇妈妈谈起我自己给女儿读书的经历,高中阶段送她上学的路上还常常挤时间叽里呱啦读一通的做法后,她说:“晓波老师,我有个请求,每天早上,我让小醇大声朗读5分钟,通过微信给你打卡,鼓励我和小醇坚持做‘朗读者’,可以吗?”“没问题,我乐意。”于是,每天早上七点三十分钟左右,我和小醇妈妈的微信聊天对话框里都会有一段小醇的朗读和小醇妈妈的一段文字——“晓波老师,今日诵读《论语》学而篇一小段”“晓波老师,早上好!今日诵读《文言启蒙》第十六课”……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很少落下。而今,已进入三年级的小醇已够自信、够明朗。
我信仰“共读共生长”,和一群儿童阅读点灯人,构建了学校“晓语读书会”,创建了儿童阅读种子教师团队,以期让孩子们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天地。
前几天,我去峨边送教,孩子把自己的阅读经历制作成微视频,分享给峨边的小伙伴。当我把峨边小伙伴专心观看视频的样儿分享给小醇妈妈时,她说:“太棒了!谢谢晓波老师,您一直都是我们的指路明灯,鼓励着我们坚持不懈!”我必须说:于我,在听孩子们的朗读,在与孩子们的共读中,获得了成长中宝贵的幸福与宁静。